首页> 新闻 > 媒体报道

军地合奏双拥曲见证暖心鱼水情

时间:2025-08-22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 (2025年08月06日 第 05 版)

□冯景山 王宏亮

  新乡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流淌着红色血液,传承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更是一颗风光旖旎的豫北明珠,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新乡,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军民相依、鱼水情深,承载了新乡八次折桂、持续奋进的气魄和担当,双拥之花一直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扎根生长、薪火传承。

  把部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

  多年来,新乡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从战略全局出发,高规格配置双拥机构、高起点谋划双拥发展、高标准落实双拥政策,高质量推进双拥创新,不断推进军地双方良性互动、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坚持优先接受、优先安排、优先办理、优先保障、优惠费用的“五优”原则,每年至少投资40万元,有效解决部队训练、生活用电难题。及时投入300余万元改善营区附近道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开发运营军民两用副食品采购供应平台,为部队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圆满完成某集团军某部营区迁建项目任务、共建公用民兵训练基地等。多年来,新乡市累计支持部队建设资金达35亿元,可以说,只要是涉及部队的事情,都不讲条件、全力保障。

  官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新乡市坚持把军人当亲人、把军属当亲属,出台转业干部安置从优、随军家属就业从优、军人子女入学从优、军烈属待遇保障从优的“四个从优”举措,努力做到部队、军人、军属“三满意”。

  畅通渠道保障官兵“后路”。近年来,100多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全部安置到行政单位或高校院所,1000多名符合条件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先行与沿海城市签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开展“N个联合”招聘行动60多场,多项举措扶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

  汇聚力量稳固官兵“后院”。创新采取随军家属提高一级安置的办法,原来在乡镇工作的安置到区一级,原来在县区工作的安置到市直单位。近年来,70余名随军家属安置到满意的工作岗位,120名家属通过军属专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

  不设门槛厚爱官兵“后代”。近年来,1000余名军人子女自主选择到师资优秀的重点学校就读,200余名军人子女获得中考加分。每年还为军烈属发放优待金1000余万元,设立的“忠孝”基金受到军地一致好评。

  急难险重任务显身手

  长期以来,驻新部队官兵把驻地当故乡,在支援地方建设、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20”“5.3”辉县市山区两次森林火灾中,驻新部队、武警等紧急奔赴前线,动用直升机空中灭火,为扑灭森林火灾作出突出贡献。

  2021年7月,面对特大暴雨灾害,广大驻新部队闻令而动,紧急出动官兵万余名,全力支援地方防汛救灾、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为保护新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人人拥军全员拥军

  全面落实各项尊崇优待政策,抓紧抓实礼遇关爱。教育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税务拥军、行业拥军和“千业万店”社会化拥军活动扎实开展。

  近年来,新乡社会各界累计向驻新部队赠送书籍3万余册,办理涉军法律援助50多件,为官兵和优待对象免费体检3万余人次,市公交集团、20多家旅游景区积极优化免费政策,400多家企业单位承诺提供优惠、优先服务。

  广泛开展大走访、大慰问活动,走访慰问优抚对象15万多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新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协调妥善解决了一名现役军人与开发商的购房纠纷,有力增强了广大现役、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

  持续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

  注重讲好红色故事。依托南太行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新乡市定期组织开展烈士纪念日、“清明祭英烈”、国防知识讲座等活动,赓续精神血脉。

  注重弘扬英烈精神。大力宣传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吴志洲、卫国戍边英雄肖思远等烈士事迹,广泛开展英烈精神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主题活动,营造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注重培树双拥典型。广泛宣传全国拥军模范买世蕊、大东街“拥军老妈妈服务队”等先进个人和集体。原阳县城关镇米庄村农民、退役军人冷中玉20多年如一日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累计捐款捐物达50余万元,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河南省军民共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军民同心、鱼水情深”的优良传统早已厚植新乡这片热土,在新征程上,铸军魂、聚民心的双拥工作,一定会迸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