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2025年08月05日 第 05 版)
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8次摘得“省双拥模范城”桂冠。在太行脚下的红色沃土焦作,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早已融入城市血脉。近年来,焦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抓手,在制度建设、服务保障、军民共建等方面持续发力,书写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丽篇章。
顶层设计 制度创新筑堡垒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焦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载体。2023年,焦作再次擂响创建战鼓,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焦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方案、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考核,确保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目标责任“四到位”。通过定期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开展党政领导“军事日”活动和现场办公等常态化机制,压实各级双拥工作责任。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双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焦作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双拥工作网络,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保障”的“五有”标准,建成2110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服务矩阵。
精准服务 优抚安置提质效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焦作用实际行动兑现这一承诺,从就业安置、优抚保障到权益维护,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
严格推行“阳光安置”机制,高标准完成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实现部队、退役军人、用人单位“三满意”。组建专业指导团队,依托焦作退役军人培训学院和44家承训机构、35家实习实训基地、43家就业创业基地,构建起“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就业扶持”闭环。
近年来,焦作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600多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300多人,举办招聘会300多场次,发放“拥军贷”“创业贷”1.95亿元,帮助1万余名退役军人及军属就业创业。
优抚保障方面,焦作确保抚恤补助金、义务兵优待金等各类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为随军家属、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公租房优先选择权。近4年累计优待军人子女入学(园)1222人,相关经验被《解放军报》等媒体报道。
为强化权益保障,焦作建立12个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和58个联络点,累计提供免费法律服务7000余人次,权益维护工作连续4年受到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表彰。
此外,全省首家退役军人企业家商会成立、青年退役军人示范活动启动等,都彰显了焦作双拥工作的创新探索。
军民同心 双向奔赴谱新篇
在焦作,“军地一盘棋、军民一家亲”的理念贯穿于双拥工作各领域,形成“部队练精兵、地方强后援”的生动局面。
为提升拥军支前质效,焦作建立拥军支前协调小组,常态化开展送文化、法律、健康等“八送”进军营活动,累计慰问300余次。主动对接国防需求,完成驻焦部队供暖供气、靶场道路和民兵训练基地等工程,焦作市月山军用饮食供应站获评国家重点军供站。与焦作舰的“城舰共建”成为亮点,焦作不仅支持舰歌创作、植入焦作元素,还邀陈氏太极拳传人上舰教学。2023年,焦作舰官兵表演的《水兵太极拳》登上央视。2024年,焦作舰参加俄罗斯海军庆祝活动,太极文化和焦作形象在国际“出圈”。
社会拥军热潮涌动,“千业万店拥军”“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活动蓬勃开展,全市500多家企业、门店签订拥军协议,提供多领域优待。设立产业基金,推动高校与部队签订人才培养协议,875名高学历人才应征入伍。
焦作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总体规划,在全市建成28个市级双拥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双拥街道等,编排百余部英雄文艺作品,打造宣传教育矩阵,全社会爱国拥军的氛围日益浓厚。
驻焦部队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在抢险救灾中勇挑重担,累计参与100多项急难险重任务,投入兵力3万余人次;在服务民生中主动作为,解放军第988医院焦作院区累计开展义诊400多场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援建卫生室26个、学校16所,资助1600余名贫困学生;在平安建设中保驾护航,武警官兵景区执勤救人事迹被央视专题报道。
从太行深处到黄河之滨,焦作军民用忠诚与担当续写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时代篇章。站在新历史起点,这座城市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双拥工作中书写更多“焦作经验”,让双拥之花在怀川大地绚烂绽放。
(焦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