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鹤壁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就在毛连洞村……”7月4日,鹤壁市淇滨区毛连洞红色纪念广场人群熙攘,在讲解员引领下,前来游览的旅客穿越历史硝烟,重温抗战历史。
大河涧乡毛连洞村是个依山而建的古村落,曾经作为通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交通枢纽。6年前,鹤壁市淇滨区军地合力,在原有基础上对该村红色遗址进行全面“升级”,围绕展陈布置、展示手段等内容,广泛征集军地各方意见建议,遴选专业团队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并灵活应用声光电等技术,让红色文物“活起来”。
同时,他们还广泛发动宣传、党校、党史等部门单位对全区20余处革命遗址进行全面梳理,对文物场景进行系统性提升,修缮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复原战地指挥部场景,增设国防教育展陈馆,集中展示豫北抗战历史、武器装备模型及英雄人物事迹。
“快!把伤员转移到山洞……”在“1943·毛连洞保卫战”沉浸式课堂中,随着刺耳的防空警报响起,30名身着八路军服装的体验者迅速抬起担架,在模拟炮火声中穿越丛林。
“当时村民用门板当担架,一天转移47名伤员。”担任情景教官的退伍军人李卫国指着岩壁上的弹痕介绍。
此外,他们还选拔培养10余名民兵骨干、退役军人担任红色讲解员,通过“口述历史+实物讲解”的方式,让革命故事更鲜活。
据了解,今年来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已接待青年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超3000人次,其中80%的参与者反馈“通过实践对国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