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源,南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一、部队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素养高
既有基层部队工作经历又有机关工作经历;既有主官工作经历,又有副职工作经历;既有作战部队工作经历,又有军兵种代职工作经历;担任过团常委和师部门领导,组训抓管思路清、方法活,且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先后参加过西宁维稳、陇南抗震救灾、“跨越-2009洮南”演习、岷县、漳县“7.22”抗震救灾、甘肃天水娘娘坝抗洪抢险、“联合行动2014C” 、“砺剑-2016.嘉峪关” 实兵演习、高原使命课题训练等重大任务,一直在甘肃、青海、宁夏工作、每年在西藏、新疆、内蒙等地野外驻训。每年在高原4300米以上地区训练4个月。2012年参加处置马列孙事件,任前指组长,并组织、筹划、指挥。善于研究创新,积极探索实战化综合保障难题。个人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报》《西北军事》《西北装备》《通用装备》等16类刊物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其中《以目标引导为突破口,加强陆空联合战术协同训练》一文被原兰州军区评为联合作战理论研讨征文一等奖
二、工作能力突出,驾驭全局能力强
2020年至2022年担任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主任期间,推动综保区各项工作提质发展。2020年-2022年,综保区运行业绩呈现逐年翻番增长趋势,2020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8.37亿元,2021年完成35.87亿元,2022年完成60.37亿元。同时,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中,2020年度位居全国134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第108名,较2019年度提升了16个位次,2021年度位居全国137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第95名,较2020年度提升了13个位次,发展持续向好,受到省政府口岸办和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着力推进综保区实施独立经济功能区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结合南阳特色产业和综保区功能政策优势,逐步找准发展定位,确定以进出口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招引项目集聚、培育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两大产业齐头并进、项目量质齐升的发展局面。
三、心系退役军人,倾情服务退役军人
作为曾经的退役军人,现在成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海源同志深知全市30万退役军人需要什么,该如何去做。自2022年12月担任党组书记、局长以来,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了党建引领全域化、走访慰问常态化、服务管理亲情化、就业创业品牌化、移交安置精准化、双拥共建社会化“六化”工作目标,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体系,全市县市区级服务中心17个、乡镇(街道)服务站247个全部通过省级示范型服务中心(站)验收,5个军休机构被评定为3至5星级机构,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服务国防建设。代表我省迎接全国双拥办双拥创建调研考评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协调驻宛师团级单位与驻地单位先后结成273对共建对子,推动解决部队建设实际需求63项,走访慰问功臣英模家庭560户。持续推进“城市+军舰”共建,到南阳舰驻地送节日慰问、送文艺演出、送家乡月季,精心组织实施“南阳舰南阳情”主题慰问活动。7个县市区圆满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三是强化思政引领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南召县退役军人李恒、邓州市余焕营、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应急救援大队、三盈市政公司先后被上级表彰。累计受理优待证申领29.1万余条,已发放优待证25.7万余张。市内16家公办经营性A级以上旅游景区持退役军人优待证免票游览,31个民营景区持优待证免门票或打折,走在了全省前列。四是全面做好退役军人走访慰问工作。全面实施“双四一”工作法,持续开展“六个一批”+“困难九帮扶”,抓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等尊崇激励机制,将服务保障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位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