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 > 先进典型风采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赵巧芳同志先进事迹

时间:2025-03-27 来源: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赵巧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副处长。

“一丝不苟把身边小事做好,把应尽的责任和政策落实好”是她一直坚守的工作准则;“让老干部满意,让厅领导放心”是她严于律己的工作要求;“坚持一切从老干部实际需求出发”,是她一心为老干部服务的真实写照。这是省人社厅老干部对赵巧芳同志的共同评价。

单位同事说,赵巧芳是本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工作人员中最年轻的,也是从事老干部工作时间最长的。2006年10月,29岁的她转业分配到原河南省人事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工作,在服务老干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无论是在部队还是现在工作岗位,赵巧芳同志都在用自己无声的行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高尚情操和一个军人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使命和价值追求,她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赵巧芳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尊敬的群体,为老干部做好服务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18年来,赵巧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让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合格答卷,工作之余她还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服务老干部的工作经验。

一、刻苦钻研,做老干部的“政策通”

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只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熟练掌握服务老干部工作相关政策规定,最初赵巧芳通过与老干部接触,深切感受到老干部工作除了服务好还要了解老干部实际需求,了解不同时期相关政策规定,了解每一位老干部的工作经历,老干部年龄跨度大,经历的时期不同,适用政策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她凭借着军人特有的坚韧和毅力,虚心向领导、老干部本人、同事请教,到老干部局、档案馆查阅历年的政策资料,并进行系统梳理,编印成服务老干部工作手册,很快就成了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比如:在统计党员信息和发放老干部“光荣在党50年”等工作中,她发现个别老干部党员入党没有预备期就转正了,为了弄明白这个情况,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断地找老领导咨询和请教,终于摸清了4个历史时期“入党即转正”的原因及历史背景。

二、立足本职,做老干部工作的“多面手”

省人社厅的老干部反映,赵巧芳不但业务能力强,而且性格好,工作方法灵活,能够换位思考,在不同的场所灵活转变角色。比如,外出活动时,扶老人上下车、上下楼梯,老干部的出行安全,始终放在她心上,看在她眼里;工作中,能静下心听老同志“诉苦”,发发牢骚,说说家常,开导老同志打开心结;老干部生病住院时,联系医院医生,陪诊取药,直至老干部痊愈出院,她就是家属子女角色;有老同志去世,只要得到消息,不管何时,处在何地,她都会以最快时间赶回去,为去世老同志联系丧葬事宜,送老干部最后一程。赵巧芳在长达18年的老干部服务工作中,先后为上百名去世老同志办理过丧事和后事。在为老干部办理丧事中,她总是冲在前,看似身形单薄的她被同事戏称为“女汉子”。

三、用心用情,做老干部的“贴心人”

老干部工作不但要有细心和耐心还需要有爱心和真心。赵巧芳同志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不仅这么说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碰到对有些工作不太理解的老干部,她也是把他们当作自家的老人,将心比心,耐心解释打消老干部的各种疑虑和问题。把老干部当长辈,当亲人,她用自己的一片真心爱心作老干部贴心人,她做的一桩桩一件件暖心事、知心事,也被老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次周末她在办公室逐一打电话提醒老干部参加体检注意事项时,误了吃饭时间,一个80多岁的老干部骑着三轮车来到办公室,对赵巧芳说:“闺女啊,周日你还在办公室加班,真辛苦你了,这是我自己做的点心给你送过来了”。这一声亲切的“闺女”,一盒糕点,一句暖心的话,赵巧芳的眼眶湿润了。

18年来,她秉持着崇敬、用心、严谨的态度,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任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老同志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同时,她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转业干部,更是一位多年分居的军属、警嫂。作为曾经的军人,她深知军人的艰辛与不易,为了全力支持爱人投身军队和国防建设,她毅然地承担了照顾老人、抚育子女的全部责任,展现了军人、军属的崇高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