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首页> 专题专栏 > 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获奖征文展示
《军人本色不改 点亮情义之光》

时间:2025-02-17 来源: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者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河南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退役军人工作、尊崇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在中原更加出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勇毅前行、再立新功,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面向全省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开展了以“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现将一批反映河南省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好作品、好声音、好故事展出,供学习借鉴。


军人本色不改 点亮情义之光

——记“河南好人”、商丘市睢阳区税务局退休干部杨建军

芮纪伟 商丘市税务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商丘市睢阳区税务局的退休干部杨建军同志,就是这样一个重情尚义的退役军人。科学家牛顿发现了绿、蓝、红“光的三原色”,而杨建军身上的橄榄绿、税务蓝、志愿红“三原色”,退役40年从未褪改,蕴涵的情义之光,愈加浓重,愈加明亮。

  出生于1960年的杨建军,既参加过边境作战,又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和40多年税龄的税务退休干部。在税务战线上,他始终坚持转业不转志、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用替战友尽孝、见义勇为、义务献血等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税务干部的担当本色。

  杨建军先后被评为“新长征突击手”、省级税务“评估能手”,市级“青年卫士”、“十佳退役士兵”,县级“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评为“最美税务人”,当选“河南好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国防部官网、凤凰网等3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过他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忠、孝、信——替16位烈士尽孝12年

  1979年,杨建军参军入伍的第二年,就参加了边境反击作战。战场上,他与战友们精忠报国、同仇敌忾、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保卫了国防安全。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在一次战斗中,16名柘城籍战友,不幸血洒战场、长眠边疆。其中,战斗英雄、烈士罗云礼,还是杨建军的高中同学。在烈士追悼会上,当杨建军看到因失去爱子而悲痛欲绝的烈士母亲时,心如刀割,潸然泪下,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替烈士照顾好他们父母,让烈士的父母安享幸福晚年。退役回乡后,在一次聚会上,杨建军把这一想法告诉了战友们,战友们齐声称赞、积极响应。

  2011年,已退居二线的杨建军,专门抽出时间,踏上了烈士父母认亲之路。那天,杨建军看望烈士张勤忠的父亲张荣堂老人,老人拉着杨建军的手久久不放,饱含深情地说:“勤忠是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死的值。你们战友却始终没有忘记他,把我们当亲人,我替勤忠谢谢你们”。在离别时,老人要坚持送杨建军及战友们到路口,并一直目送远去。杨建军望着老人瘦弱的身影,饱含深情地说:“爹,您回去吧,注意保重身体,我们有空再来看您。”

  多年来,杨建军把这16位烈士健在的父母认作爹娘,每年代表烈士去看望老人,常“回家”看看,听爹娘唠唠家常,陪他们吃顿团圆饭,替烈士尽孝。牺牲的16位柘城籍烈士中,有12人安葬在云南,有4人安葬在家乡。但受通信、交通和身体等多种影响,有的烈士的家人,对烈士具体安葬在云南什么地方,不是很清楚,这也成了家人的一块心病。杨建军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6次前往云南寻找,最终在2016年,把12位烈士的安葬地全部找到。每次祭扫归来,杨建军总是感慨万千,更进一步坚定了替烈士尽孝的决心和信心。多年来,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杨建军都要带上礼品、慰问金去看望烈士父母。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战友加入替烈士尽孝的队伍。

  受疫情影响,祭奠英烈活动曾一度中断,但杨建军却一直牵挂着长眠在西南边陲的战友们。3年疫情刚结束,他就带着家乡的泥土和美酒,踏上赴云南祭扫烈士之路。他们先后到麻栗坡、马关仁、河口水头、金平等4个烈士陵园,把家乡的泥土洒在12位烈士墓上,美酒敬英雄,告慰英灵,祭奠英雄。这次祭扫前后12天,行程近6000公里。

义、勇、智——拯救群众生命财产于水火

  杨建军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改变,遇到各种紧急情况,我没有理由退却。

  1989年6月的一天,临近中午时分,杨建军到原商丘县公安局交警队办事。突然发现交警队对面炼油厂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有人大喊:“失火啦,快来救火啊”。面对这种危险,杨建军没有丝毫犹豫,与在场的十多名交警一起冲向火场。到跟前才发现,是炼油罐因高压从阀门处喷出火舌,引燃了周围的可燃物。与炼油厂一墙之隔是个停车场,停靠着三辆大货车,随时都有被引燃的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因一时无法找到车主,杨建军急忙与参与救护的交警,大家齐心协力把大货车一一推到安全地带,消除了最大隐患。大火还在燃烧,灭火器材不足,当杨建军发现在油罐附近,有两堆用于平整地面的煤渣时,急中生智,赶忙找来铁锹,召唤救火人员将煤渣抛向熊熊燃烧的大火,一锹、两锹、三锹……,经过大家的奋力扑救,成功制服了火魔,最大限度减少了损失。第二天,商丘日报《税徽在烈火中闪光》报道了杨建军扑灭烈火的英勇事迹,在当地成为佳话。

  1994年7月的一天,杨建军休假到杭州旅游,在西湖边乘坐游船。游船准备到下一个景点,游客登船造成船身晃动,一名八岁左右的小孩,因站立不稳,头碰到船篷,失去重心而落入湖中。坐在船后排的杨建军见状,二话不说,翻身下水,潜入水中,托起小孩。在小孩家人和其他游客的帮助下,小孩被成功救起。在确认小孩安全后,杨建军却不动声色悄然走开。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杨建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用自己的无畏义举,一次又一次感染和鼓舞着身边的人。

铜、银、金——20年义务献血10600多毫升

  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商丘市税务局成立了“宋水盈商”志愿服务队,分设政治思想宣传、税收政策服务、暖心公益关爱、抢险救灾支援、文明交通引导、乡村振兴帮扶等6个分队。得知这个消息,杨建军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服务队员。

  杨建军参加过边境战斗,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深知生命的重要。2000年,单位组织义务献血,他第一个到献血点献血。从那时起,他坚持义务献血20余年,累计献血27次、10600多毫升。先后被原卫生部、中央军委后勤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授予义务献血铜奖、银奖和金奖。

  新冠疫情期间,杨建军坚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高度负责,站好岗、服好务,守好防控“第一道防线”。2022年1月,商丘再次爆发疫情,杨建军说服刚刚出院的妻子,又一次穿上了红马甲,当起了志愿者。组织做核酸、扫码、登记、测体温,自费请来专业消杀队为小区消毒,还多方联系购买2000多斤新鲜蔬菜,挨家挨户送上门,有效缓解了小区居民吃菜难问题。据了解,他是社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杨哥,社区两次评选他为“最美志愿者”。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杨建军主动加入商丘市新时代退役军人雷锋团老兵宣讲团,走进多所中小学校,宣讲“弘扬雷锋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通过一个个真实经历,一个个难忘记忆,为同学们讲述参加边境作战、照顾烈士父母、义务献血的感人故事,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军、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争做新时代国家建设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