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获奖征文展示
《飘扬的战旗》

时间:2025-02-14 来源: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编者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河南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退役军人工作、尊崇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在中原更加出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勇毅前行、再立新功,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面向全省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开展了以“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现将一批反映河南省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好作品、好声音、好故事展出,供学习借鉴。


飘 扬 的 战 旗

——致敬退役老兵

李亚强 济源市轵城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


  军旅是一首永不忘怀的歌谣,一首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和意义的歌谣。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不死的是他们的精神,凋零则是他们的身体。

  当在最美的年华遇到军装,青春就被赋予新的含义。火一样的青春遇到火一样的军营,把青涩捆进背包行囊,在锻造中茁壮成长。戎装在身,是一生的骄傲。这身军装不光是御寒的衣裳,我愿倾我所能,穿出它的荣光。军装成就了千百我。不曾忘,汗水浇灌的青春,我在那个岁月成为男子汉。不曾忘,那嘹亮军歌响起的“第二故乡”,我在那个地方练就了担当的肩膀。不曾忘,曾赤膊相对的兄弟,让我拥有五湖四海间生死交付的友情。不曾忘,睡我下铺的班长,知心的兄长,让我正努力成为你的样子。

  岁月峥嵘,初心不改。作为曾经的战士,我想我有为老兵写下一段文字的责任,献给那褪下军装战士、只为那不灭的军魂……


有一群“最可爱的人”,现在叫做“老兵”

  将源兵魂。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退役后,我发现那段当兵的历史不仅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力量。雷锋是一团火,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张思德把生留给战友被埋窑洞,将人民利益举过头顶;黄继光奋勇堵枪眼,用忠诚燃红了战旗;邱少云用生命诠释忠诚,在烈火中永生;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血洒阵地不退缩……军人的忠诚,是一个国家不朽的魂,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平凡的人生,有着不平凡之事。一朝是军人,终身有军魂。不同的面孔,同样的坚守。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不坏事。”一句格言,一段几百人用40多年心血演绎的传奇。邓州市编外雷锋团“薪火营”,以“穿上军装是雷锋团的战士,脱下军装是雷锋精神传人”誓言,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灾难无情,却总有人逆流而行,没有谁生而勇敢,只是他们选择了无畏。南阳遭遇暴雨侵袭,洪水无情人有情,退役军人勇担当。南阳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闻汛而动,全力以赴参与抢险救灾,一次次深入险境,把希望留给群众,把危险留给自己。

  “我始终不忘党恩军心,新的岗位在哪里,新的战位就在哪里,新的丰碑就矗立在哪里。”商丘星光老年之家养老院院长宋占林说。穿着军装,他是一位用30年青春年华诠释“我是一个兵”忠诚担当的老班长;脱下戎装,他是永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好院长”。

  铁打营盘,流水的兵。无论是否身着军装,兵心依旧;无论走多远,军魂依旧。褪去戎装,你还是原来样子。


老兵脚下有块地,叫做“第二故乡”

  军人的家是部队,军人的家就在驻地,或是高山雪岭、大漠边关,或是孤岛、远航。铁马秋风、战地黄花、过关明月,都留有他们的身影。“此心安处是故乡”,曾经的战士,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从新兵“熬”到老兵,一生最美的年华献给军营,第二故乡的山山水水,让昔日的小毛孩成长为一个军营男子汉。脱下军装,却无法抹去留在心底那份对“家”的留恋牵挂。

  军旅生涯就像一本书,不亲身经历是很难读懂,即使读了也很难悟透。其实,军人是用灵魂去守护自己的责任,这就是“军魂”。庆幸生命中有一段当兵的岁月,因为没有名利的杂质,所以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那段“光辉岁月”,战友,因为至纯至真,就似一壶老酒,越喝越久!

有一种挺身而出,叫“又是退役军人”

  2021年7月26日,河南新乡。武警官兵抗洪返回营地途中,一名退伍老兵站在路旁,看到驶来的军车,行了一个长达5分钟的超长军礼向武警官兵致敬,目送车队全部离开。他不是傻,他只是当过兵。军礼寄托着对战友的炽烈深情,看过这段视频,我瞬间泪目。退伍,只是战场转移,留在骨子里的东西走到哪里都不会流失。

  “退伍不褪色,我得对起我车上贴的‘中国退伍军人’这几个字。”2024年5月1日凌晨,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桥梁塌方灾害,危急时刻,一名河南籍货车司机挺身而出,将货车横停路中间,拦住后车,阻止更多车辆坠入桥下。他是河南濮阳退伍军人—王向楠。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老兵也是肉体凡胎,也有七情六欲,他们的骨头为什么那么硬?是因为他们的骨头里有“钙”。理想信念就是军人精神上的“钙”。“永远是个兵”,是每个退役军人内心深处最坚定的信仰。一名军人,脱下军装,离开营房,留在身体里的是什么?一身铮铮硬骨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老兵的傲然气质。部队是座大熔炉,训练和纪律都是一种“重塑”。老兵倔强的筋骨深深烙下了部队的印记:这骨头,不怕苦,不怕死!这骨头,不抛弃,不放弃!这骨头,令必行,行必果!这骨头,若有战,召必回!

  退伍很久,为何军装还放在床头?只因为那首“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时常萦绕梦里;退伍很久,为何那本像册还记心头?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记载着激情燃烧的岁月;退伍很久,为何老兵又在这片土地匆忙?只为要让战士的风采,在劳动人民中永远飘扬……

  老兵!火红的旗帜因你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