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推进河南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退役军人工作、尊崇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在中原更加出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勇毅前行、再立新功,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面向全省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开展了以“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经评审委员会评审,现将一批反映河南省退役军人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好作品、好声音、好故事展出,供学习借鉴。
敢和死神叫板的退伍兵
——记渑池县退伍老兵张东堂
王天翔 渑池县人民医院
他是一个癌症患者,坚毅和豁达超越常人。
五尺高敦实的身材,头发已经花白,岁月的风霜在他那古铜色的脸庞上,刻下了一道道印记。尽管病痛时刻在折磨着他,但在他英气的剑眉下,一双明亮如星的双眸,宛若水潭一般深沉,不时闪烁着坚毅和睿智的光芒。他,就是“感动天鹅城”十大人物之一、“最美仰韶人”、退伍老兵、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东堂。
四龙庙村是个极为偏僻、贫穷的村子。1970年冬,17岁的张东堂走出四龙庙这个穷山窝,光荣参军了。弯弯曲曲的山路,乡亲们敲锣打鼓送了一程又一程,走累了,就从怀里掏出黑面窝头,抓起地上一把雪,就着吃。这个场面,让张东堂永远铭刻在记忆里。于是,他暗暗下了决心:“等从部队上回来,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吃上白馍馍!”
部队服役7年,入了党,当了班长、代理排长,多次受嘉奖。1977年,根据工作需要,张东堂面临退伍,组织上给他两个选择:一是留在新疆驻地任人武部干事;二是回河南到一家酒厂任保卫科副科长。可他思前想后,都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里最放不下的,是家乡吃不饱穿不暖的乡亲。就这样,张东堂退伍回了村。
山路弯弯,九曲回肠。张东堂回来才发现,阔别七年的家乡,还是那个“七沟八疙瘩,不淹就是旱”的四龙庙,乡亲们每顿吃的还是黑面窝头,穿的还是露着棉絮的旧衣服。他心情异常沉重,于是,心一横,就把部队的介绍信悄悄藏了起来,去村里大队部报了到。
乡亲们看着张东堂性情耿直,干活踏实,又经过部队培养锻炼多年,觉得他是块儿好料,就极力推荐他当村干部。就这样,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四龙庙村的发展紧紧绑在了一起。
要想富,先修路。根据村寨四面环山,交通闭塞,阻碍发展经济的实际,他就带着党员突击队和民兵进驻深山,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喝一捧山泉,困了天当房地当床。劈山开路,铺石筑基,硬修出了一条群众期盼多年、村寨与山外连接的致富路。
路通了,怎么富?张东堂在村边思考着。一台头,看见了树上挂满了又黄又大的牛心柿。心想,这柿子在明朝可是贡品啊!于是,茅塞顿开:致富就从牛心柿入手。加强与外界联系,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心中有数了,就动员乡亲们种植牛心柿。但乡亲们并不买账,心里充满疑问,一句自古“柿树不成林”的老话,就把他给堵了回去。但张东堂不气馁,为了让大家打消思想顾虑,他多次组织人员到陕西富平观摩柿子产业。回来就再动员,自家还带头先种,又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解开了大家的思想疙瘩,牛心柿树种植也逐步发展起来了,并很快见到了效益,大家尝到了甜头。坚持走多产业并举之路,让乡亲们腰包更鼓。经多方考察论证,张东堂又引导乡亲们种花椒、连翘等经济作物。针对不少乡亲担心赔钱,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他就偷偷把老伴儿上山采连翘、给儿子攒的结婚钱都取了出来,买了花椒苗和连翘苗,分送乡亲们。为了这件事,妻子还和他大吵一架。乡亲们知道情况后,感到很内疚。可张东堂却笑呵呵地说:“只要乡亲们愿意栽花椒、连翘这个金豆豆,我就是再和老伴吵几架也乐意!”目前,花椒、连翘已成规模,乡亲们最幸福的时候就是丰收的季节。
2009年,村党支部换届,张东堂全票当选村支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准备继续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砸向张东堂,他被确诊为膀胱癌。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如果情况好,还能活个三、五年。可当时,村里上马的漂流项目正在合拢,正处在关键时候,张东堂始终不放心,就坚持把做手术的日子往后一拖再拖。乡亲们得知这一情况,觉得天都要塌了。都来安慰他:“东堂,你千万不敢有啥好歹,一定要好起来,大伙儿还等着你领着脱贫致富呢!”
漂流项目合拢后第二天,他才被孩子们送到了医院。手术做了4个小时,他昏迷了三天三夜。手术造成尿道狭窄,小便困难。每次排尿医护人员都想了很多办法。一次,因排尿困难,造成他脸色发青、心跳加速。无奈,医务人员只好用铅笔粗的铝棒为他扩充尿道,血水流了半脸盆。他却嘴咬毛巾、豆大汗珠挂在脸上而不发出声响,医护人员深受感动,说没见过这么坚强的人。这个倔强、顽强,从不服输的中年汉子,瘦骨嶙峋,身体垮了。住院40多天,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带着尿管出了院。医生反复叮嘱要多休息,可他又出现在村里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又在为群众脱贫致富忙前忙后。
之后,每隔一个月左右,他都要去医院化疗。先后经历了十几次化疗,每次化疗对他来说就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恶心、呕吐、心慌、出汗,压得他喘不上气。每当这时,他想的最多的是部队的摸爬滚打,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给予他信心,给予他力量,他咬紧牙关、硬挺了过来。因尿道受损、排尿困难,造成膀胱痉挛、下体局部发炎,有时连走路都成问题,但他不畏疼痛,依然蹒跚在柿树林、花椒地……指导乡亲们精耕细作。一次,他在病床上,对前来探望的乡领导说:“说实话,刚开始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身体上、精神上确实扛不住。但一回到村里,看着一屋子人来看我,我的心就放下了,不能就这么趴下!”
心里常常挂念着村里,挂念着村里的乡亲,唯独不挂念他自己,这是乡亲们对他的评价。2014年夏的一天,为了村里的玫瑰谷漂流扩建项目顺利实施,他不顾医生劝阻,身上挂着引流袋,坐车来到工地,和乡亲们一起坚守施工现场。他头上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别人还以为那是热的,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是疼的。直到第三天,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工地上。在医院里,医生对他说:“再这样下去,你会没命的!”而他却坚定地说:“我非要和死神叫叫板不行,一定要把还没做完的事情做好!”
张东堂当了41年的村干部(34年村支书),四龙庙村实现了“三通”——通路、通电、通水;种下了“三宝”——连翘、花椒、牛心柿;引来了“三游”——采摘、漂流、度假。如今,4000多亩的牛心柿树郁郁葱葱,每到秋天,硕果累累,金玉满山。家家户户晾晒的“牛心柿饼”,如同串串的红灯笼,照亮了大家伙的致富路。目前,牛心柿已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再看3000多亩花椒树、2000多亩连翘树,生机勃勃,长势喜人。每到成熟季节,红的火红,黄的金黄,来收购花椒、连翘的客商络绎不绝。四龙庙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七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张东堂坚韧不拔、顽强不屈,培养了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他被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后被授予“全国精准扶贫带头人”、“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三门峡市“脱贫攻坚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
如今,张东堂又一次住进了肿瘤病房,他却始终像铁人一样,继续与病魔斗争着。当年,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五年。可他已经存活了十五年!大家猜测,肯定有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是的,在他的心里,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那就是:“我要活下去!我还想为乡亲们多做点事!”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张东堂才拼命和死神叫板,创造了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