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媒体报道

河南省优秀军创企业家风采|用产业载着中原文化走出去

时间:2024-08-26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2024年08月26日 第04版)

用产业载着中原文化走出去

□郭晓东 李亚东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并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产业是文化生产与传播的主要载体,河南优秀军创企业家致力于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力促进了中原文化传承和弘扬,助推中原文化“走出去”。

玉川青瓷焕发奇彩

  白色洁如凝脂,青色莹润似玉,褐色温婉古朴。展厅里,成百上千件瓷器有序陈列,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这里是位于济源的坤彤陶瓷艺术馆玉川青瓷展厅。馆主是玉川青瓷的创始人——济源市坤彤陶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一国。

  卢一国是济源大峪镇人,1983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期间偶然接触到青瓷,其温润如玉、釉色精美,让他印象深刻。

  1998年,已经转业的卢一国依然对青瓷念念不忘。他心想,济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不是也能在济源打造青瓷?这个想法一发不可收。

  2014年4月,卢一国带着这个“青瓷梦”,毅然辞职回乡创办了济源市坤彤陶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他通过查阅资料,拜访地质专家,潜心研究验证配方,并不断揣摩名家作品钻研青瓷技艺,在学习借鉴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最终成功研制出多款青瓷茶具及多种生活用品。

  卢一国以茶仙卢仝的号为其青瓷命名——玉川青瓷,开济源玉川青瓷的先河。

  做青瓷是个工夫活,日复一日与泥土、刻刀、釉水、窑火等打交道。为做好青瓷,卢一国坚持做拉坯工序,这是青瓷成型的最关键,也最考验手工技艺。他钻进这道工序中领悟,真正做到“心到手到”和“浑然天成”。

  “这样制成的瓷坯,略带玉器的雅致空美,经过烈火煅烧,从内到外温润清澈,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享受。”卢一国说。愚公雕像、女娲塑像……展室内一件件精美作品,展示着卢一国的匠人匠心。

  《青瓷茶具系列》《卢仝家珍·道家养生壶》……近年来,一批批高品质玉川青瓷艺术作品在全国或全省大展上亮相,擦亮了济源玉川青瓷的金字招牌。玉川青瓷也凭着精美的工艺、独特的文化受到消费者欢迎,产品走俏国内市场,畅销韩、日、俄等许多国家。

  卢一国魂牵梦绕的“青瓷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淮阳芦苇画的守护传承

  淮阳芦苇画,又称“苇编画”,取芦苇拼合成图,再烙烫上色,被誉为“草上作画”的手艺,是河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周口市淮阳区龙湖畔的金穗子芦苇画非遗工坊,就有一位淮阳芦苇画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这家工坊的主人葛磊。12年军旅生涯养成他敢打敢拼的性格,退役后他决定在非遗传承上做出一番事业。10多年来,葛磊始终刻苦钻研,用一份执着和痴心,守护并传承芦苇画,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的画作既具有传统艺术美感,又透着现代生活气息。

  2012年,葛磊开始以芦苇画手艺助残。2014年,葛磊创建淮阳县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以芦苇画项目为主业,集传习、生产、研发和销售于一体,在助残的同时,取得了创业的成功。

  2018年,葛磊成立金穗子芦苇画非遗工坊,他发挥工坊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行“非遗+助残”残疾人非遗就业项目,有效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目前,金穗子芦苇画非遗工坊累计培训学员9000余人次,帮扶脱贫户200余户,辐射带动近500人就业,直接促进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

  该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消除了残障人士就业的死角,更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2022年,淮阳芦苇画工坊案例被评定为“2022年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葛磊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以文化为灵魂、以手工为载体、以产业为核心,发挥“非遗+助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让非遗文化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民间泥塑留住记忆

  卖驴的老汉摸着额头一脸后悔,买驴人好像占了大便宜,拉着驴急于离开。这是河上街泥塑传承人丁大军创作的作品《卖驴》,栩栩如生的人物,滑稽生动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泥塑艺术是一种古老常见的中国民间艺术,而丁大军则是漯河市市级非遗河上街泥塑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专业从事泥塑创作10余年,让这项民间技艺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漯河是近代著名的物资集散地,贾商云集,集市庙会众多,为泥塑艺人谋生提供了空间。“我姥姥是第三代传承人,我十来岁时就跟着姥姥学捏泥人,玩泥人是我童年美好的记忆。”丁大军说。

  今年47岁的丁大军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他经营一家销售公司。随着事业的稳定,2008年,丁大军萌生传承家族泥塑技艺的想法,开始跟着姥姥学习泥塑制作。

  丁大军在学习家传泥塑技法的同时,积极学习现代雕塑技法,把两者贯通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泥塑创作风格,创作的作品既有传统泥塑的粗犷大气,又有现代雕像的写实真实感。

  近年来,丁大军把公司交给家人,自己全身心投入泥塑创作中。2018年,他入驻漯河市河上街景区非遗文创体验馆,创办了丁大军泥塑工作室,成为当地专业以泥塑项目为主题,集互动展示、作品交流、宣传教育、文创研发于一体的综合场所。随着泥塑技艺日渐精进,丁大军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多次在比赛中获奖。在漯河市举办的非遗技能大赛中,作品《边境》曾获二等奖;去年,泥塑作品《舞狮少年》《盛世》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艺术展”。

  丁大军还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上积极发挥作用。2015年起,他陆续在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了解泥塑、热爱泥塑。他的工作室也经常开展活动,让泥塑爱好者免费体验制作。

  “一项传统民间技艺的发展,靠的是手艺人的齐心协力,而我要想做的,就是努力把泥塑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丁大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