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挖掘本地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资源,发挥“兵支书”“兵支委”、军创企业家的引领作用,组建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加大支持帮扶力度,不断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吹响致富“集结号”
振兴先振心,强企先强脑。近年来,灵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方法路径,找准退役军人融入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培养了一批退役军人“领头雁”“土专家”“田秀才”,助力退役军人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以“选、育、待”三结合打造“兵支书”成长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筛查,根据建档立卡全程跟踪,有计划地从优秀退役军人中发掘扶持党员、能人、村干部。改变以往单一部门“小马拉车”的传统思维,以灵宝市政府名义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发改、人社、金融、税务、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落实好优待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兵支书”等军创者提供政策支持和专业服务,画好服务退役军人回乡参与乡村振兴的“同心圆”。
二、加强业务培训,培育致富“领头雁”
灵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探索退役军人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种途径,紧扣乡村振兴需求,让更多的退役军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贡献退役军人的力量。组织编印《退役军人政策法规读本》,每季度对以“兵支书”为代表的基层退役军人工作者进行2至3次业务培训,着力强化基层工作人员能力素质。邀请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涉农法律法规、农事基本常识、电子商务运营等培训课程,帮助退役军人增加基层工作知识储备。邀请当地农技专家、种植能手采取课堂教学与实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技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大棚蔬菜栽培、花卉培育与苗木栽培、水产养殖疾病预防等,使参训学员“学得进”“用得上”。
三、选树先进典型,做优创业“服务链”
坚持“强支持、优服务、搭平台、重培养”原则,引导辖区内30名“兵支书”、“兵委员”共同组建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通过“老带新、大带小、强带弱”方式,推动退役军人在农村建立新业态、开发新产业。选树任锁祥、阴书卷、王登波等创业成功典型,宣讲创业事迹,提供创业指导,让新创业者少走弯路,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主动协调发改、人社、金融、税务、农业等部门,为“兵支书”等军创者提供创业项目申报、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咨询与“一对一”服务,对退役军人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带领发展的种植、养殖、农牧产品加工等项目予以优先扶持,不断强化资金、项目整合、扶持力度,为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导入零农残技术,辐射带动全市致力于发展农业产业的退役军人在果蔬种植、畜牧养殖等领域,帮助退役军人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以“老兵零农残有机产品”为品牌,打造有机食品生态产业链,助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