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已经80多岁了,前段时间生病住院,病刚好,我正准备再去看看他。”6月27日,63岁的退役老兵、商丘市睢阳区税务局退休干部杨建军告诉记者。他说的“老人家”,是柘城籍一等功臣、李涛烈士的父亲李晓华。
为了兑现在烈士墓前的一句承诺,杨建军带领战友坚守十余年,为烈士父母送温暖、尽孝心,成为16位烈士父母的“儿子”,演绎一场超越血缘的人间大爱。
1978年12月,不满18岁的杨建军和同样来自柘城县的800余名青年怀着一腔热血参军入伍,投身边境自卫反击战场,16名战士血染疆场。其中,一等功2人,二等功2人,三等功12人。
“这些烈士除了罗云礼是我的高中同学外,其他的我都不认识。”杨建军说,他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才了解到每一位烈士的事迹:李涛在收复高地拔点战斗中被打穿腹部,肠子流出来了仍坚持战斗,终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王振中受命抢救伤员,在返回途中光荣牺牲;王跃亮坚守阵地,毙敌3人、伤敌1人,直至光荣牺牲;刘刚带领战士消灭敌军火力点时头部被弹片击中光荣牺牲……
当年牺牲的16名柘城籍烈士中,12人安葬在了云南。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他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没有去过陵园,这也成了这些父母心中的遗憾。为此,杨建军和战友们曾先后6次深入到云南各个烈士陵园。
“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分别到这12名烈士的家里,将黄土装进塑料袋里,再带上家乡的美酒,在烈士墓前,添一抔家乡土,洒一杯家乡酒。”杨建军说,他们在烈士墓前郑重承诺:“你们为国尽忠,我们替你尽孝!”
2010年,杨建军在战友会上发出替牺牲战友孝顺父母的倡议,得到其他14位战友的支持。随后,他们成立了“79参战老兵关爱烈士父母志愿服务队”。
2011年中秋节前夕,杨建军和战友们启动了“烈士为国尽忠、战友替你尽孝”的活动,第一站他们来到三等功荣立者、烈士韩永连的家,看望他的老母亲。他的老母亲已痴呆多年,她仔细端详着大家的脸,最后“哇”一声哭了起来:“儿啊,我的儿啊,你可回来了!”哭声让现场所有人心碎,杨建军暗暗下定决心,要把烈士的父母当成自己的亲爹亲娘孝敬。
就这样,从2011年起,杨建军和战友们相继认了16位烈士的父母为“爹娘”。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冬至,不管工作再忙,他们都会挤出时间“回家”看看,给老人送去关爱和慰藉。
10多年来,杨建军和战友们奔波在“探亲”路上,让老人们端午节有粽子、中秋节有月饼、冬至有饺子、春节有年货……老人生病常去看望、老人去世必前往家中吊唁送行。截至目前,他们已看望慰问烈士父母200多户次,花费15万余元。
目前,16位烈士的父母仅剩下8人,杨建军与战友们也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他说:“一声爹娘代表着一辈子的责任,只要我还能动,就会经常去看望这些年迈的‘爹娘’,使他们安度晚年,以告慰烈士的英灵。”(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