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梧,河南洛宁县人,曾用名李凤周。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留学。1929年奉调回国,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1931年夏进入中央苏区,历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红5军团第14军第41师政委。1932 年,任红3军团第14军政委、红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红13军政治部主任。1933年,任红一方面军第20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任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赣南军区军政委员会书记等职。参加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任中央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5年3月,留在中央苏区的部队和机关人员奉命分路突围。突围中,李翔梧负伤,在伤势沉重的情况下,宁死不作俘虏,他举起手枪射向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刘志敏,河南罗山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念私塾。“五四”运动后入罗山县立女子高小。1922年,入开封北仓女子中学。在中学内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为寻求真理,孜孜不倦地阅读《共产党宣言》、《苏联十月革命研究》等书刊。1923年6月,投入革命,做宣传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开封被通缉,逃到武汉。同年秋,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底,回到祖国,分配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担负交通工作。1932年春,调到江西中央苏区,在中共宁都中心县委工作。1933年1月,中共建宁中心县委成立,任中心县委妇女部长。她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发动妇女参加土地斗争,支援红军,为粉碎敌军的第四次“围剿”做出了贡献。同年4月,到江西参加省委扩大会议。会后返回建宁途经黄泥潭,遭敌保卫团、大刀会匪徒袭击。她临危不惧,英勇反击,身负重伤。1933年5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调到中共闽赣省委机关工作,任妇女部长。9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她随机关进驻建宁城。在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发动和组织群众支援前线红军。1934年6月,随省委机关退驻宁化城。10月,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进行整编,机关人员编为工作团随省军区武装行动。她调任省委秘书兼裁判部审判主任。年底,闽赣省工作团和闽赣军区武装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4 月,到达宁化、建宁交界的陈家山,遭国民党军包围,突围中她被俘。同年6月,被解押到漳州监狱。在狱中,虽倍受折磨,仍关心照料难友,鼓励她们“活着就要斗争下去!”最后被杀害于漳州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