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 > 服务体系建设

“家”暖老兵心

时间:2022-06-30 来源: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3月9日的河南郑州,春意盎然。

  在郑州市二七区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间房间,一对老人正在摄影师指导下拍婚纱照,他们笑容满面,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房间一面墙上挂满了一张张婚纱照,军装笔挺、婚纱如雪。这些照片是辖区内老兵们的,过去没条件拍一张婚纱照,不少老兵都特别遗憾,服务站设立这间摄影室,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心愿。

  此心安处是吾家。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近三年来,在全市率先打造了街道和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一厅九室一平台”,提供3大类35项“菜单式”服务,以心为炉、以情作薪,温暖着辖区4600多名退役军人的心,成为他们共同的“家”。

  一、“家”是困难老兵的港湾

  9日这天,坐着电动轮椅的张宇和妻子一起,专门到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看望站长孙庆,感谢她一直以来的帮助。

  张宇1992年参军,因表现优秀在部队入了党,却在一次军事大比武途中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痛苦和自卑萦绕着他的内心,退役回家后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年多都没出门。

  得知这一情况后,国花社区工作人员三天两头就到张宇家里开导鼓励他,帮他重拾生活信心。张宇家庭生活困难,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就专门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每月都来看望他,时常给他送来棉被等生活用品。2019年,服务站还向民政部门为他申请了一辆电动轮椅,方便他出行。

  去年8月全国统一换发残疾军人证,涝灾后的郑州出行不便,服务站工作人员李虹羽多次上门为张宇采集核对信息,并将证件送到他手里。

  服务站的帮助让张宇重新面对生活。近年来,他经常利用寒暑假为辖区中小学生讲红色故事,激励孩子们珍惜美好生活,去年,他还被评选为街道的“最美退役军人”。

  在五里堡街道每个社区,退役军人可以将“微心愿”卡片贴到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心愿墙上,这些微心愿、小诉求将由服务站联合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公共单位、爱心企业等组成“爱心公益联盟”认领实现。通过这种方式,更多的困难退役军人得到求助。

  张宇拍拍轮椅扶手说:“我的电动轮椅就是通过‘微心愿’申请的。”

  孙庆补充说,服务站还设立了“社区发展治理慈善基金”,发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与特困退役军人结成帮扶对子,近三年来共办理各类申请840余人次,提供个案帮扶410余人次、180余万元。

  二、“家”是就业创业的依靠

  在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记者见到了26岁的张智杰,他曾是一名火箭军士官,现在是棉东社区的工作人员。2019年退役后,张智杰选择了自主择业,看到社区举行的退役军人招聘会,就前往应聘,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

  张智杰找“碗”成功,离不开服务站建立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数据库的支持,服务站根据辖区退役军人的技能底数、就业现状和诉求意愿建立需求清单,并整合12家企业建立资源清单,提供20余类优质岗位,每月5号都会举办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送岗。

  服务站还与人社部门对接,免费为辖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培训,学习茶艺、美妆、室内设计、烹饪等方面的技能。去年,26岁的退役军人杨朋朋在电焊培训班学习,掌握了一门技能,而今已到海南工作。

  针对部分退役军人想创业的想法,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经常在创业政策引导、创业导师指导、申请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张智杰一直有一个当老板的创业梦,但因缺少资金难以付诸行动。最近,退役军人服务站可以为退役军人申请小额贷款的消息,燃起了他的创业梦,他准备和战友一起申请一笔小额贷款,开个小店。

  郑州中森教育有限公司负责人汪如意也是五里堡街道的一名退役军人。受疫情影响,他事业遇到了困难,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上门为他提供政策指导、融资等服务,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目前,汪如意的企业已走上正轨,并吸纳退役军人、军属100多人就业,他还常向其他退役军人分享创业经验,助他们实现创业梦。

  三、“家”是爱心凝聚的温暖

  记者采访当天,于定国又来服务站串门儿了。

  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不少人都认得于定国,84岁高龄了仍精神矍铄、说话铿锵有力。他1956年参军任空军地勤人员,1981年转业。他也是个“太极高手”,并热衷公益,16年来一直在社区义务教太极拳,现在是河医社区太极拳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

  于定国是五里堡街道100多名老兵志愿者的一员。在辖区13个社区里,有“平安巡逻”“老兵讲故事”“邻里守望”等17支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在疫情防控中,他们组成“召必回”老兵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几十家媒体报道。

  2020年4月疫情期间,于定国看到二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招募志愿者,便欣然报名,但因年事已高,屡被拒绝。82岁的他步行至二七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战,他说“只要让我做志愿者,去哪里都行”。在社区疫情防控卡点的100多天里,于定国每天都坚守岗位,直到防疫卡点撤除。

  近三年多来,17支志愿者服务队共为800余名退役军人、军烈属、优抚对象提供1000余次暖心服务。

  在五里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一楼大厅,墙上张贴着10名辖区“最美退役军人”的事迹。除于定国外,还有退役后自主创办企业、热心公益的陈立;鲐背之年还多次义诊、为党员义务讲党课的刘桂田;参加过无数战斗,89岁高龄仍关心街道发展的贾福林……老兵们的爱心在这里凝聚,让这个“家”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家,是一种归属感。于定国动情地说:“锻炼身体时,宁愿多走几步路,也要到金水河边的‘家’门口看一眼儿、坐一会儿,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