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 媒体报道

CNR国防时空:张喜忠 ——从掏粪工到国庆观礼台嘉宾, “北漂”退伍老兵的人生逆袭

时间:2020-06-29 来源:CNR国防时空

  张喜忠,河南省卫辉市人,1978年入伍,在北京卫戍区某部服役6年,1984年退伍回乡。1987年来北京打工,退役后当过菜农,到建筑工地打过工,后来专业从事化粪池清掏和下水道疏通工作,在首都环卫领域闯出了事业的一片天地。在打拼的同时,他始终保持军人的奉献情怀,常年为军烈属和社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并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西南抗旱和平时的防汛抗洪中带领员工冲锋在前,先后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入选“中国好人榜”,并作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登上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观礼台。

张喜忠义务为社区清掏化粪池

  头戴防毒面具,正在化粪池里引导地面上的员工抽粪的人就是张喜忠。时值盛夏,井下温度已经高达40多度,下井人员不仅要在气味刺鼻的狭小空间展开作业,还要随时留意井内沼气的安全数值,确保自身安全。在这种又脏又危险的工作面前,已经年过花甲的张喜忠,总是冲在员工的最前面。

张喜忠军装照

  张喜忠:“我在部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不管干哪一行都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走在群众前面,发挥好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78年,19岁的张喜忠穿上心爱的军装,踏上了从河南开往北京的列车。新兵下连后,老实勤快的张喜忠被分到了炊事班,看到冬天的餐桌主要以冬储菜为主,张喜忠通过驻地农村生产队的帮助,建起了蔬菜大棚,解决了连队冬季吃新鲜蔬菜难的问题,他也因此立了功。

  张喜忠:“我想改善一下蔬菜的结构,我们连队的经济紧张,这个大队长就帮助我建了一个五分地的塑料大棚,当年连队就吃上了新鲜蔬菜,连队就给我评为三等功。”

工作中的张喜忠

  1984年冬天,因为文化低,张喜忠没有通过改转志愿兵的考核,超期服役3年的他,只好恋恋不舍地脱下了军装。回到老家农村,他凭借在部队学到的大棚种植技术,踏踏实实当起了一名菜农,在家里的责任地里开始了辛勤耕耘。

  张喜忠:“当时菜长得特别高、特别好,个头也比较大,但是就觉得卖不到好价钱。在老家种了两年菜,我一看不行,就主动放弃,决定回北京种菜,当时北京正好分产到户了。”

  由于当时的物流没有如今发达,张喜忠种植的蔬菜本地没人买,也没条件运到外地去卖,因此,他在老家农村菜地里的努力,并没有实现发家致富的目标。1987年,听说北京的农村开始实行分产到户,他带着妻子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的菜农生活。他和妻子转包了五棵松地区的6亩菜地,每天埋头种菜、卖菜,日子过得平淡,但也充实。

张喜忠带领员工为孤寡老人疏通下水管道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张喜忠承包的菜地被征用,他只好换地方再承包,再被征用,再换地承包……13年间,张喜忠和妻子辗转多地,曾经种过的菜地相继变成了小区、公交总站和体育场馆。这时,家里的二哥突患重病,为了帮助医治,张喜忠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和亲朋好友借了许多钱。

  张喜忠:“生病需要透析,一次是两千块钱,一年就把我10万块钱几乎花完了。我二哥说,等他去世之后,让我去完成两件事,第一件事把孩子给他带大,第二,要帮他把欠下所有朋友的钱和街坊邻居的钱还了,他欠人家十来万块钱。”

  2000年,张喜忠承包的菜地再一次被征用,为了履行对二哥的临终承诺,帮助养家和还债,他扔下了农具,走进了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

  张喜忠:“我又没文化,我又没技术,我能干什么?我就跑工地,当起了建筑工。当时那个时候,农民工没保证,我有次干了三个月,这老板跑了。”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现场,张喜忠(右一)和部队官兵一起搜救

  干了三个月,没拿到一分钱。那个寒冷的冬日,满是沮丧的张喜忠在凛冽的寒风中,沿着玉泉路往北走。但是,军人的血性并没有让他在生活的困境中轻易认输,他绞尽脑汁在琢磨,怎样找到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在这座异乡的城市闯出自己的天地。

  张喜忠:“走着走着,我要上厕所,当时大部分都是旱厕所,走到厕所一看,厕所满了没人掏,堵了没有人通。我一想我在部队种菜,也接触过通下水道,掏粪积肥。我说我要买个车,要掏粪通下水道,只要有人生存,我这个工作肯定不会三天一变、两天一变,能延续发展。”

  于是,张喜忠借了3万块钱,买了一辆旧的抽粪车,和妻子一起开始了环卫领域的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买回抽粪车后,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却找不到一个客户。

张喜忠带领公司老兵参加2010年西南抗旱行动

  这时,海淀区东营房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安山遇到了他,给了他一个工地旱厕掏粪的活。然而,由于从来没有彻底清理过,这个旱厕底部的粪渣板结严重,抽粪车也抽不动。

  张喜忠:“我到厕所一看,车又抽不动,我媳妇说掏不了别掏了,别把车弄坏了。我说那不成,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把活给我了,再难、再苦、再脏、再累,我一定按照一位退伍老兵的要求去履行承诺。当时我跳到粪坑里,正掏着的时候,李书记到这儿看,他说老张你真是发挥了咱们军人的作风,不怕苦、不怕累,他说那样吧,我帮助你联系联系业务。”

  张喜忠的诚信朴实和不怕脏、不怕苦的品格,让同样当过兵的李安山书记深受感动。于是,他不仅把整个社区的清掏保洁业务一股脑交给了张喜忠,还帮助联系了十几家固定的大客户。

  在李书记的扶持下,张喜忠逐渐打开了局面,不久,他与另外两名退伍老兵一起成立了北京老兵保洁服务中心,业务一天天在拓展。困境之时受到过李书记等热心人的帮助,重情重义的张喜忠一直心怀感恩,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做出了对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特殊困难户等家庭免费服务,并且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

  张喜忠:“大家帮助了我,当我有能力了,我要去帮助大家。我心里面有这个感恩的心,带动退伍老兵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这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兵。

城市防汛抗洪中,张喜忠在立交桥下排水

  一次,社区里一位叫张红的老人家里下水道堵了,污水溢出来流了一地。张喜忠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带上设备就去义务服务,却也因此错过了与86岁老母亲的最后一面。

  张喜忠:“我穿着衣服准备要走,我媳妇给我打电话,说咱妈已经不行了,叫你的名字叫了两天了,你马上回来。你要不回来恐怕就见不到母亲了。我已经承诺了,我也不能马上回去啊,我就去张红家疏通管道。我到那儿一看,一屋子哪儿都是泡的污水,我到那儿掏了3个小时,下水道疏通好了,这时候张红老人要给我300块钱,我说这个钱我不能要。”

  那天晚上,直到为这位老人家里疏通了管道,清理好卫生,张喜忠才急忙赶到火车站。等他赶到家时,母亲刚刚去世一个多小时。

  张喜忠:“我母亲是早晨5点不在的,我是6点半到的家,没有看到最后一眼。我跪到我母亲灵前就说,不是我不尽孝,而是我有承诺,想做好事。”

张喜忠学雷锋服务团队在天安门前洒水服务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张喜忠带着原本打算买新房的钱,带领公司里的3名老兵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次次钻进废墟危楼,用镐刨,用锹挖,甚至用手扒,在余震中抢救出了6名群众。

  张喜忠:“汶川发生大地震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说咱们要到汶川第一线去救人,咱没有钱咱有好身体,咱们可以到汶川抗震第一线去出力。白天救人,晚上卸救灾物资,一天睡不了两个小时。”

  抗震救灾归来,张喜忠在自己的公司成立了老兵应急服务队。2012年7月21号,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张喜忠带领老兵服务队先后奔赴海淀区和房山的河北镇、十渡游览区进行管道疏通、排水清淤等抢险作业。

张喜忠作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登台发言

  如今,张喜忠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装备13辆各类型作业车辆、员工25人的退伍兵创业集体,20多年来共为海淀区田村路街道、永定路街道30多个社区的孤寡老人和敬老院义务服务5000多次。

  从菜农、工地小工到掏粪工,张喜忠的奋斗精神和奉献情怀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他不仅被评为各种先进模范,而且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应邀出席过人民大会堂的“国宴”,2019年还作为优秀农民工代表,走上了国庆阅兵的观礼台。2018年,根据相关政策,他还获得了落户北京的奖励。“北漂”33年,退伍老兵张喜忠终于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张喜忠近影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军旅如歌,此生无悔。在退役以来的岁月里,每当唱起这首当年新兵时学会的歌,张喜忠依然激动不已,心潮澎湃。

  张喜忠:“我能走到今天,主要是传承了我们老兵的光荣作风,退伍不褪色。虽然我们离开部队了,但是我们的军魂还在。越是有人看不起我们的工作,我们越要把它干好。我们有奉献精神,有感恩之心,敢担当,敢奉献,始终冲在群众前面。”

  (记者:杨鸿赵敏 主播:胡铖铖 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