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双拥网 > 双拥简报

2011年第4期

时间:2011-05-09 来源:河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河南双拥工作简报

 

 

河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41

 

目   录

 

□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关于开展向模范复转军人李文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  卢展工会见李文祥先进事迹报告团 

□  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李文祥同志的事迹进行集中宣传

□  记特等功臣、老复员转业军人李文祥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军区

关于开展向模范复转军人李文祥同志

学习活动的决定

 

李文祥同志是河南省范县人,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参军入伍,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第28军83师247团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先后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和平潭岛等战役,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各一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6年,他转业安排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总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回家乡务农,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李文祥同志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哺育出来的英雄战士,是新时期转业退伍军人的光辉楷模,是河南人民“三平”精神的杰出代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枪林弹雨,李文祥同志坚守理想信念,出生入死,不怕牺牲,为我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显赫战功,展示出了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和平建设时期,面对荣誉功勋,李文祥同志自愿扎根农村,安于清贫,不求索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建设家乡作出了很大贡献,显示出了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他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赞扬李文祥同志的优秀品质,要求大力宣传他的先进事迹。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示范引导作用。

大力学习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复员转业军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和“三平”精神,立足本职干事业,服从大局作贡献;对于引导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进一步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实际行动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对于进一步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向李文祥同志学习活动。

要学习他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李文祥同志历经大小战斗十余次,每次战斗他都冲锋在前、无所畏惧,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济南战役中,他担任爆破手,冒着枪林弹雨,用炸药包炸开城墙,打开了解放济南的突破口;淮海战役中,他带领全班战士一举炸掉了隐藏的碉堡,确保了大部队前进;平潭岛战役中,他趟着齐胸的海水抢滩登陆,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向李文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始终不渝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要学习他对党忠诚、顾全大局的崇高境界。1962年,国家号召党员干部下乡支农,李文祥同志第一个报名响应。组织考虑他是战功卓著的人民功臣,没有批准他的申请。李文祥同志说:“党员就应该听党的话。群众饿肚子,干部有责任!”他再三请求得到批准后,毅然带着妻子放弃城市工作生活,回家乡务农,从一名国家干部变成了普通农民。他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并加入党组织的,按照优抚政策符合离休条件,可以申领老党员补助费和离休金。但他始终认为,国家还不富裕,自己靠劳动可以解决生活困难,坚持不给国家添麻烦。向李文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对党赤胆忠心,始终以大局为重,处处体谅国家困难,不计个人得失,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要学习他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回乡务农后,李文祥同志决心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带领全村群众开渠引水,淘粪积肥,复耕农田,推行稻改,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所在村摘掉了“苦窝”帽子,变成了当地富裕的村庄。他心里始终装着村里发展和群众生活,唯独没有自己。他担任近20年村干部,自家却是村里盖新房最晚的。村里建养殖基地,他捐献了准备盖房的木料;村里调整种植结构,他拿出存款作为启动资金;村里盖小学、修马路,他第一个捐钱。他忠诚地履行自己支农的承诺,本本分分当农民,从来没有主动向国家伸过一次手,向组织上提出过一个要求。向李文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心中始终装着群众,肩上始终扛着责任,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竭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要学习他淡泊名利、永葆本色的优秀品质。李文祥同志转业后,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先后到厦门、泉州、莆田、南安等地工作,单位越来越偏远,条件越来越艰苦,但他从不计较,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到家乡务农后,他从未向别人炫耀过自己的功绩,在农村默默无闻奉献了50年,当地领导和群众只知道他是老复员军人,却始终不知道他是转业干部,是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福建省建设厅先后两次派人到他家,提出为他恢复干部身份,落实生活待遇,安排他到厦门安度晚年,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大家都去富地方了,穷地方没人来了,不就更穷吗!”近几年,女儿女婿打工,收入不高,又有两个外孙上学,家庭负担很重,可他从未向组织提过应该享受的待遇。向李文祥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埋头苦干,甘于平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情操。

当前,我省正处在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驻豫部队要充分认识开展向李文祥同志学习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学习活动作为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把学习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把学习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深入扎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不断地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驻豫部队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要带头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文祥同志为榜样,自觉发扬“三平”精神,立足本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卢展工会见李文祥先进事迹报告团

 

3月31日中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郑州亲切会见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由于省委书记一次调研活动的偶然发现,英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3月31日中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郑州亲切会见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

“李老,今天我们又见面了,身体还好吧?”一见到李文祥,卢展工便快步上前扶住李文祥老人说。

今年1月4日,卢展工在濮阳走访慰问时走进了老军人李文祥家,在与李文祥越来越深入的交谈中,在卢展工表示想要看一看李老的军功章后,李老压在箱底深藏不露的卓著功勋被省委书记发现。

会见中,李老多次表示很后悔让卢书记看到了那堆军功章,他的事迹自此被广泛宣传,受到了太多的关注,给党委政府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是啊,本来您的生活是那么平静,很不好意思破坏了您的安静生活,这些日子这么多人不断去看您、向您学习,您又是从来不愿意给大家添麻烦的,但您的事迹和精神正是我们现在要大力弘扬的啊。”卢展工一边会意地说,一边叮嘱当地领导要多从老人的健康考虑,尽量不给老人带来更多负担,“不能让李老累着,毕竟那么大年纪了!”

卢展工深情地说,非常高兴我们省又涌现了一位先进典型,又有了一位值得领导干部、复转军人和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尊重和学习的光辉榜样,又有了一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优秀代表。李文祥这个先进典型发现之后,立即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个先进典型之所以有这么深刻的影响,一是具有真实性。从李文祥老人这个很真很实的典型的树立上,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先进典型人物可信才可敬,可信才可学。二是具有持续性。持续体现党性人品,李文祥1947年入伍,多次荣立战功,从战士、班长、排长一直干到副连长,后来又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甘当农民,64年如一日,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三是体现先进性。李文祥这个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老人用自己的生动事迹诠释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怎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卢展工说,透过李文祥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革命传统,这就是革命传统,就是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严明纪律和优良作风。李文祥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始终注意学习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按照党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透过李文祥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革命精神,这就是革命精神,就是革命战争时期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李文祥同志参加了济南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平潭岛战役,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获得了很多荣誉;就是和平建设时期的“三平”精神,无论转业当干部,还是困难时期回到村里当农民,李文祥同志都默默无闻地为党为人民做贡献,始终有追求、有热情、有责任,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透过李文祥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这就是党的先进性,就是要能够为党的中心任务而努力奋斗。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在革命战争年代,李文祥同志能打硬仗、打胜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李文祥同志主动响应党的号召回乡支农,踏踏实实地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做贡献。为了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连按照政策可以享受的待遇他都不要,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特别值得弘扬。64年来,李文祥同志始终注意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注意保持党的先进性。全省广大党员如果都能像李文祥同志那样,河南的发展就会更好更快。透过李文祥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对党对人民忠诚,这就是对党对人民忠诚,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如一、矢志不渝。李文祥同志坚定不移地追随党、跟党走,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做,一做就是64年;认定一个目标,就不顾个人得失,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李文祥同志先进事迹所体现出来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党的先进性和对党对人民的忠诚,都不是空的,而是实在的、具体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大力弘扬。

卢展工说,任何事情、任何工作都是做出来的。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向李文祥同志学习,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始终如一、矢志不渝地去做、去实践,把各方面工作做好,把河南建设好。希望中原大地涌现出更多像李文祥同志这样的英模人物,使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崇高精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卢展工还恭敬地向李文祥老人献上一束鲜花,衷心祝愿他心情愉快、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省领导孔玉芳、刘春良、颜纪雄,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吕民松参加会见。                            (省双拥办、河南日报)

 

中央和省级媒体对李文祥同志的事迹

进行集中宣传

 

2月下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妇女报、河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集中宣传李文祥的事迹。

根据中央宣传部的通知,2月28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当晚“新闻联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将对李文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播出报道。

李文祥老人的先进事迹感动了记者,新华社记者赵鹏说:“李文祥同志的事迹,可以说是我身边的感动.非常感动.我们真的感觉到李文祥在战争年代那种忘我牺牲的精神,后来做了那么多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事情.特别是我看到他在每一次战役中获得的证书还有奖章,使我想起了更多的事情,我的父亲和他年龄一样,也是经历过淮海战役,所以今天我看了以后,想起过去我父辈和李大爷一样为革命奋斗献身的这种精神,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濮阳市双拥办)

 

 

记特等功臣、老复员转业军人李文祥

 

有这样一位平凡的革命老人,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善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显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却藏起荣誉功勋,自愿扎根农村,49年如一日,安贫乐道不问索取。他就是特等功臣、老复员转业军人李文祥。

2月24日上午,记者走进这位革命老人的家里,三间普通的平房里简陋而整洁。记者注意到,他家最大的资产就是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已经生锈脱漆的缝纫机。靠左边的屋里,陈旧的木板床和木板箱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诉说着主人平凡的生活。

1925年5月李文祥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1947年12月参军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和平潭岛等著名战役,荣立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等,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56年李文祥以军队干部身份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回到河南老家务农。之后,他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甘于平凡,带领村民挖水渠、复耕农田,为家乡的变化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其间,李文祥对谁都没有说过自己在部队时的辉煌历史。他用一块布料把在部队荣获的立功受奖证书和奖章包好后,就把这个布包压在了箱底下。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位普通的复员转业军人。

回到老家后,一贫如洗的李文祥夫妇先是住在四处透风的破庙里。妻子陈宝珍是福建人,特别怕冷,李文祥就让妻子坚持再坚持。此后,他们又先后三次搬家,到1983年才盖了属于自己的三间平房。而这时候,李文祥已经干了十几年生产队长和村委会主任。

记者在这个村里见到了与李文祥一起“搭班子”15年的董明瑞老人。他说:“老李这个人光明磊落,当那么多年村干部,从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全村都住上新房,他是最后一个才盖的。在他影响下,我也一直没犯过错,严格要求自己,群众很满意。”

现任村委会主任董明亮说,我们这里位于黄河故道,是河南省有名的黄泛区。为了践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诺言,老李出了大力。如今,我们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老李家的生活水准在全村属中等偏下。现在他家种了近四亩地,虽说他上了年纪,没病前也经常到地里走走看看,指导一下年轻人。

村头几位聊天的村民都说李文祥是好人,只知道他是一名普通的复员转业军人。今年69岁的温继承老人说,李文祥从没有炫耀过他的战斗功绩,他把他获得的荣誉藏了起来,一方面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另一方面主要是不想脱离群众。他已经把自己变成了真正的农民。

在回农村的49年间,李文祥忠诚地履行着自己当初支农的承诺,本分执著地当好农民。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苦,他从来没有主动向国家伸过一次手,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一次要求。

范县民政局孟繁福对老李的情况十分了解。他说,按照优抚工作规定,李文祥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并加入党组织的,可以申领老党员补助费。但他始终认为,国家还不富裕,自己靠劳动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坚持不给国家添麻烦。在县民政局组织的两次排查中,他都隐瞒了真实情况。

李文祥53岁那年,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宝贝女儿。如今女儿已经结婚,女婿在外地打工,女儿在乡服装厂打工。看到他们自食其力,李文祥从内心里高兴。

有一次,女儿以他的名义到县里领取补助。他知道后,严厉批评女儿说:“不能给公家添麻烦,要依靠自己劳动,苦是能挺过去的。”至今,他的女儿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在利益的得失中,李文祥总是先考虑到国家。从城市到农村,从干部到农民,他感觉到很值。他总这样说,都是党的人,没啥吃亏不吃亏的。我习惯了这种清贫,我很知足。

去年7月,李文祥患了脑血栓,他的腿脚明显迟缓,但思路清晰,精神很好。他坐在屋中央,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功勋章和藏得发黄的英雄模范证书。此刻,一种始终不渝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无限忠诚,仿佛让李老又跨越了岁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李文祥老人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每次战斗他都是冲锋在前。在一次战斗中,他一人打死打伤30多名敌人,是师里有名的神枪手。在济南战役中,他手持炸药包,强行炸开城门,从而保证了解放大军冲进济南城;在淮海战役中,他带领全班战士一举炸毁了敌人隐藏的碉堡,确保部队前行。

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陈宝珍怕他说话多影响身体,李老向她摆摆手微笑了一下。看得出,两位老人都互相生活在对方的心灵里。

墙壁上李文祥满身挂满军功章的照片格外醒目,正是这张照片吸引了进村入户的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卢展工的追问下,才揭开了李文祥隐藏多年的“秘密”。                (王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