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双拥工作简报
河南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3月28日
目 录
□ 协力抗旱魔 再现军民情
□ 济南军区领导慰问引黄抗旱工程一线官兵
□ 河南省抗旱打井军地协调会在三门峡市召开
□ 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赴河南省旱区找水打井纪实
□ 河南省军区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抗旱浇麦纪实
协力抗旱魔 再现军民情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省遭受连续干旱,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关注我省旱情。中央军委首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支持河南搞好抗旱保丰收。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总政群工办主任汤奋、副主任李辉等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同志赶赴我省,指导有关部队抗旱。
济南军区、兰州军区领导也积极要求所属部队迅速行动,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冯兆举、副政委王健、副参谋长蒋建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从良、省军区司令员刘孟合、政委颜纪雄、71521部队部队长戎贵卿、政委徐远林等亲赴抗旱一线。省军区积极协调驻豫部队,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10万余人参加抗旱。71320部队出动兵力725人次,动用维修装备112台次,帮助群众维修装备112台次;71521部队派出千余名指战员、出动大型装备100多台赶赴新乡参加大功引黄灌溉疏通工程,被誉为“西北水神”的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近600名官兵在宁夏军区司令员田民洲等领导的率领下,携带80多台特种工程装备,行程2000公里到三门峡湖滨区王官村、嵩县南洼村等6个作业点打井,并于2月24日10时,在王官村打出了日出水量可达2000多立方米的第一眼井,受到周围群众高度称赞。
解放军真心拥政爱民,人民群众关爱子弟兵。连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踊跃拥军。
省委书记卢展工亲赴三门峡,看望总政首长,慰问宁夏军区给水团官兵,赠送慰问金。省长郭庚茂,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省委组织部长叶冬松,省委常委、秘书长刘春良,副省长秦玉海、刘满仓等领导或分赴各地看望奋战在抗旱一线的解放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或作出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做好拥军支前工作。
省双拥办先后下发了《关于配合军队做好支援河南抗旱打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为抗旱打井部队进一步做好拥军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拥军慰问活动,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部队抗旱打井提供良好环境。民政厅副厅长、省双拥办主任董颍生,省双拥办常务副主任常伟带工作组到三门峡、洛阳新乡等抗旱部队所在工地,逐点看望部队,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省交战办、公安、水利、农业等部门积极协调做好保障工作。各省辖市党政军领导也亲赴抗旱一线,给广大解放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送去关怀。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三门峡市委书记李文惠、新乡市委书记吴天君等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带队慰问抗旱部队,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各省辖市双拥办、民政、水利等部门全力保障。各地群众自发带着鸡蛋、花生等慰问品慰问官兵。给水工程团在嵩县南洼村打井时,南洼村群众自发到部队驻地整修道路、帮助洗衣。
(省双拥办、新乡、洛阳、三门峡双拥办)
济南军区领导慰问引黄抗旱工程一线官兵
3月7日,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政委杜恒岩在解放军驻豫某部领导戎贵卿、省军区领导刘孟合的陪同下,来到大功引黄灌溉疏通工程施工工地,看望慰问奋战在工程一线的部队官兵。新乡市领导周世杰、岳守平、王尚胜、刘森、张琴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郭清春陪同。
自2月12日驻豫某部工兵团和某师工兵营紧急驰援封丘县,担负起大功引黄灌溉疏通工程建设任务以来,共出动兵力25627人次,车辆装备3895台次,开挖、整修水渠29850米,作业土方103.82万立方米,铺设管道500多米,运送饮水580多吨,有力地支援了地方抗旱保丰收工作,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在工程建设现场,范长龙、杜恒岩代表军区党委向全体参建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杜恒岩指出,省军区、驻豫某部高度重视此项工程,积极组织精兵强将,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来完成这个利民富民的工程。工程开工以来,参建官兵遇到了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参建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保障了工程顺利进行。范长龙就配套工程的衔接、沉沙池的修建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特别嘱咐参建官兵,越是在人困马乏的时候,越要注意安全。
(新乡市双拥办)
河南省抗旱打井军地协调会在三门峡市召开
3月25日,河南省抗旱打井军地协调会在三门峡市召开。会议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军地协调与配合,做好抗旱打井工作进行会商研究,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刘孟合、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宋中贵,省政府副秘书长何平,省民政厅副厅长董颍生,宁夏军区副参谋长崔文剑、省水利厅副巡视员郭坡,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国栋,省双拥办常务副主任常伟,给水工程团团长宋建荣,以及省直有关部门、洛阳市、三门峡市及灵宝市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宋建荣通报了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执行抗旱打井任务的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门峡市和洛阳市有关领导汇报了各自配合、保障抗旱打井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就目前存在的水文地质资料不完整、井位确定、成井配套设施提供等问题展开讨论,共商解决办法。
刘孟合说,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赴豫西地区抗旱打井,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河南人民的厚爱,希望参与各方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保质、保量完成抗旱打井任务,及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旱区人民,共同把好事办好。省军区和洛阳军分区、三门峡军分区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打井部队与地方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省直有关部门和洛阳、三门峡两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配合和保障工作,一方面要积极主动配合打井部队打井,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为官兵提供好的生活保障,确保圆满完成抗旱打井任务。
(三门峡市双拥办:张伟利、丁江燕)
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赴河南省旱区
找水打井纪实
去年入秋以来,中原大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面对持续不断的干旱,一支支抗旱大军打响了战“旱魔”、保民生的艰苦战役。
在抗旱大军中,被誉为“西北水神”的宁夏军区某给水工程团无疑是一柄战“旱魔”的“利刃”。官兵们不仅为旱区群众带来了汩汩清泉,浓浓的鱼水深情也滋润了大家的心。
闻令而动 迅速出击
2月18日,宁夏军区给水团受命紧急赴河南旱区执行找水打井任务。
启封、维护80多台特种工程装备,12小时内完成部队和装备集结,24小时完成铁路输送装载……
2月20日凌晨,这支携带着我国先进野战给水装备,包括水文普查车、测井车的部队,从银川出发,经过20多小时近2000公里长途跋涉,抵达指定任务点。
担负三门峡市湖滨区王官村找水打井任务的四连官兵顾不得休息,就立即投入紧张工作,挖掘作业平面、搭建钻井平台……直到下午4时才吃上一顿迟到的“午餐”。
至2月22日,该团6支钻井分队全部抵达先遣组提前在三门峡、洛阳两地勘察确定的首批6个作业点位。其中两支分队在到达当天夜里就启动了钻机。
2月24日10时,在王官村,宁夏军区给水工程团打的第一眼井出水!官兵和周围群众无不欢呼雀跃。据该团工程师杨杰介绍,这眼井预计日出水量可达2000多立方米,能有效缓解当地农田灌溉、人畜饮水问题。
挑战极限 艰苦鏖战
嵩县是个山区农业县,这里地质构造差异大,找水困难;山区地势险要,大型打井设备难以运达。
2月21日深夜,嵩县抗旱打井指挥部灯火通明。经过近2个小时激烈讨论,旱情最严重的田湖镇南洼村、大坪乡宋岭村、田凹村被确立为首批打井点。
次日天刚放亮,给水团10多名官兵组成的物探小分队就抵达南洼村勘测现场。布点、打桩、放线……数分钟后,1458个精准数据显示在仪器上,地下水分布的曲线图清晰明了。
南洼村属于严重的贫水区,全村人畜吃水靠到几里地外的邻村肩挑车拉。前些年,村里也请过专业打水队来找水,但都无功而返。看着群众期盼的眼神,官兵们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官兵们吃在工地,住在帐篷,不断克服着地质结构复杂、漏浆、卡钻等困难,确保钻机24小时连续运转,久旱的山村看到了希望。
全力以赴 搞好保障
“西北水神”千里支援河南抗旱,所到之处,受到中原儿女最隆重的欢迎。
接到命令后,省军区党委连夜召开常委会议,部署各项保障任务。洛阳军分区第一时间组织了150名民兵突击队员到达任务区,配合打井部队卸载设备、搭设帐篷。
解放军总政治部,济南军区,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等领导先后赴抗旱打井现场看望慰问官兵。洛阳、三门峡两地党政军领导也多次到现场,为打井部队排忧解难。
在大坪乡宋岭村,自打部队的钻井竖起来,老乡们就自发来到施工现场提水送饭、嘘寒问暖。
“穿戈壁,走大漠,越沟壑,爬高坡,负重前行探水源;迎风沙,冒严寒,住帐篷,喝苦水,披星戴月打井忙。”这副盈联是嵩县大坪乡田凹村群众送给给水团官兵们的珍贵礼物。
(三门峡市双拥办、何报)
河南省军区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
抗旱浇麦纪实
“一定要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的损失!”旱情面前,河南省军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所属官兵、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20多万人,在中原大地打响了抗旱浇麦的攻坚战,挖渠打井,引来股股清流……
抗旱浇麦迷彩大军迅速出动
“抗旱浇麦就是当前的中心工作,要人出人,要车出车,要钱出钱。”省军区司令员刘孟合、政委颜纪雄多次在抗旱浇麦会议上强调:“要全力支援地方抗旱浇麦。”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省军区就迅速启动抗旱浇麦行动预案,向全区部署了组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抗旱浇麦的任务。
电波飞传,全省18个市的抗旱浇麦军地联合指挥部迅速成立,一支支抗旱浇麦队伍火速奔赴旱区,一辆辆装载水、油等救灾物资的军车星夜兼程……
在禹州市500多亩无灌溉水源的岗地上,5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用水灌车、洗消车从3公里外的地方取水将受旱麦田全部灌溉一遍;在封丘县境内的大功渠沿线,省军区继2009年后,再一次协调驻军出动1000多名官兵、组织2000多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动用100多台大型挖掘机械,打响清淤引黄的战斗,新增引黄补源灌溉面积30万亩。
根据旱情需要,省军区各级还通过战备物资征召系统,迅速征召输水管、水泵、灌车、水囊等抗旱物资2900多件,迅速配置到各个抗旱浇麦点。
在积极取水浇麦的同时,河南某预备役高炮师及省军区紧急动员的17支民兵高炮分队,已分别在旱情较为严重的漯河、周口、商丘、南阳等地摆兵布阵完毕。96门高炮,20余门火箭炮,直指苍穹,只待时机成熟便要向天空“邀请”喜雨。
保人畜饮水官兵就是“及时雨”
“一定要确保旱区群众有水喝!”省军区党委常委带领8个工作组分赴洛阳、济源、新乡等地抗旱救灾一线,指导抗旱浇麦工作。每到一处,这句话就会被反复提及。
旱情就是命令,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流动的迷彩大军!洛阳、三门峡、焦作等军分区充分发挥防化、运输、舟桥等专业部(分)队优势,积极为灾区运水送水、找水打井;安阳、商丘等军分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成立20个“应急抗旱突击队”、100个“送水小分队”,坚持每天为特旱村镇送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掏山泉、建水窖、筑塘坝、截潜流……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饮水和浇麦需要。省军区采取领导干部挂钩帮扶责任制和民兵骨干包干制的形式,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太行山区的6个村70多户人家饮水困难,新乡军分区就组织200多名民兵党员骨干组成“党员抗旱先锋队”,挨家挨户为困难群众送水上门;卢氏县部分村镇山泉断流,15个村子需要送水,可最近的取水点也要10余公里,面对无法通车的崎岖山路,“民兵送水突击队员”和某预备役团的150名预备役官兵接力肩扛背驮,将一桶桶饮用水送到各个村庄……
接过一桶桶“救命水”,看着一辆辆载着甘泉的水罐车和满身汗水的“迷彩人”,新郑市小李庄村村民乔金水既兴奋又激动地说:“子弟兵就是咱老百姓的‘及时雨’。”
(何报、省双拥办)